数百年来,科学界一直在争论如何对病毒进行分类。在18世纪,病毒被认为是毒药。在19世纪,它们被称为生物粒子,到了20世纪初又被降级为惰性化学物质。然而,自始至终有一点很明确,那就是很少有人认为病毒是“活的”。在迄今存在的超过120种对生命的定义中,绝大部分都需要新陈代谢,而病毒不能代谢。除不能代谢外,病毒还不符合其他一些常见标准,譬如细胞和独立繁殖能力,这些病毒都不具备。病毒是DNA或RNA的惰性包体,没有宿主细胞就不能复制。例如,冠状病毒是一种纳米级球体,由包裹在脂肪外壳中的基因组成,表面覆盖着刺突蛋白。

另一方面,病毒又具备许多生物的特征。它们由相同的构成要素组成,并能够复制和进化。一旦进入细胞,病毒就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改造环境——构建细胞器,并决定细胞制造哪些基因和蛋白质。最近发现的巨型病毒已被证实含有用于代谢的蛋白质基因,这增加了某些病毒潜在代谢的可能性。

1635858129298-1.jpg

一些巨型病毒的遗传复杂性,促使一些研究人员质疑病毒是否应该被归类为无生命的。

在种种因素综合下,关于病毒是否活着的争论至今仍在继续。在全球范围内,病毒不仅会感染细胞,还会留下遗传物质。事实上,一些科学家认为病毒是世界上基因创新的主要来源,它们并不是生命之树中缺失的一个分支,反而早已被融入生命之树的每一片枝叶。


本文来源:cnBeta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