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凰网《风暴眼》出品
作者 | 蒋澆
编辑 | 赵泽
这一消息直接引爆阿里巴巴股价,当晚大涨3%。凤凰网科技向阿里、腾讯求证此事,目前双方均未回应。
过去数年,中国互联网领域的这两大巨头,可谓是势如水火、各不兼容。阿里和腾讯及其各自派系的企业,在支付、本地生活、企业办公这些最热门的赛道上频繁交战,每一次摩擦,均引发业内广泛的关注。竞争最激烈时,彼此之间“封杀”“站队”等行为不时发生。
但今时不同往日。在反垄断监管利剑下,两大巨头的竞争必须做出调整。阿里已被重罚182亿元,腾讯主导的斗鱼虎牙合并案也被叫停。在此情形下,阿里巴巴和腾讯互相开放生态的考量也就不难理解。
有分析人士表示,除了迎合监管外,双方的和解也出于商业生态合作的考虑。而打破对立,也有助于国内互联生态的良性发展,会给消费者带来便利。
“双马”8年对抗
1998年,毕业不久的马化腾,于深圳创建了腾讯。次年,辞去英语老师的马云,在杭州创建了阿里巴巴。由此,中国互联网界的两大巨头诞生,它们的成长壮大历程也是国内互联网发展路径。双方的对抗与斗争,也影响了整个互联网商业的走向。
阿里巴巴、腾讯“结梁子”是在2013年。彼时,阿里旗下的淘宝以保护用户安全为由掐断了微信的访问。与此同时,有用户发现,在微信中点淘宝链接后出现的不是购物页面,而是手机淘宝的下载页面。随后,腾讯开始反击,在微信内屏蔽淘宝购物链接,并将导向淘宝网站流量渠道全部关闭。
此后,阿里腾讯开始互相阻隔,对抗态势日渐明显。2014年末,微信红包横空出世,让阿里感受前所未有的危机,马云紧急下令召回阿里员工春节回来加班。这一举动被腾讯内部称作“珍珠港袭击”。而后,阿里通过推出来往等产品来反制,却收效甚微。
2014年春节可以算作一个标志性起点。随后,阿里、腾讯两个互联网巨头通过扩张将各自生态越做越大,竞争也越来越激烈。腾讯用开放思维,以流量、资金以及非核心业务换取外部公司股权,只占股,将京东、拼多多、美团等一系列公司纳入腾讯系生态。阿里则通过收购,建立自己的互联网生态,将优酷、高德等公司的生态整合到自有业务中。
自此,阿里和腾讯的对抗,也进入到了各自派系的斗争。比如,阿里系的淘宝、饿了么、盒马不支持微信支付,而腾讯系的京东也不支持支付宝,从两巨头间相互屏蔽到派系公司的相互屏蔽,阿里和腾讯通过产品间互相限制,逐渐构筑起互联网流量的篱笆。
巨头掐架,波及下面的中小企业。为了争夺资源、以及稳固竞争优势,阿里巴巴、腾讯以及其生态公司甚至强制一些商家二选一。而一些创业者,想要获得巨头资金扶持也需要表明态度,被迫站队。消费者也因平台之间的斗争,难以享受互联网的开放便利性。
在商业领域,双方一直你追我赶,互相进攻。社交领域,阿里陆续推出来往、钉钉、支付宝盒子等众多社交软件,以对抗腾讯的微信、QQ两大王牌产品;电商方面,腾讯先后于2014年和2016年投资和扶持京东与拼多多,对淘宝发起了围攻;文娱领域,阿里巴巴收购优酷、虾米音乐等,试图与腾讯视频、QQ音乐进行抗衡。
阿里巴巴、腾讯在自家生态圈各自为王,一度将中国互联网分割为阿里系、腾讯系,彼此水火不容,对峙长达8年。
巨头言和,几家欢喜几家愁
监管大锤下,阿里、腾讯两大巨头开始拆除“隔断墙”。
去年11月,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《关于平台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指南(征求意见稿)》,对不公平价格行为、限定交易、大数据杀熟等情况进行明确界定,强调禁止利用市场支配地位、打压竞争者、阻碍创新、损害消费者利益等行为。
今年以来,阿里和腾讯关系开始渐渐缓和。2月17日,淘宝短暂上架淘宝特价版微信小程序。之后,淘宝特价版和闲鱼陆续向微信小程序提交申请,但申请仍在审批中。
从敌对到合作,腾讯和阿里双方互相开放生态系统,却也有利有弊。
对于阿里而言,合作的挑战更大。与腾讯合作的好处在于流量,借助腾讯巨大的流量入口,链接自身电商业务,能缓解阿里的焦虑,以对抗拼多多、京东的强势围攻。但在移动方面,微信支付可能会趁机剥夺支付宝的份额。对于阿里巴巴来说,这无疑是艰难的选择。
而腾讯方面,与阿里合作,不仅能发展更多电商接口,丰富微信生态和提升用户粘性,也能增加广告收入。向阿里旗下淘宝、天猫的开放,也能让腾讯破局支付局面,帮助腾讯金融科技业务上获得更多TO B份额。
阿里需要流量、腾讯要做商务延伸,此次开放可能成为彼此快速成长的助力。对此,有网友调侃道:“如果未来AT合并,可能是中国互联网发展里程碑,但对于用户来说,我们也不关心,只是期待更加开放、互联互通的网络环境。
经历耗时8年的“两马战”,或将落幕。但当初因双方大战获益的企业,恐怕是几家欢喜几家愁。反映在资本市场上,腾讯系的京东、拼多多股价均已下跌。7月15日美股收盘,拼多多跌2.79%,京东收跌 1.40%。
本文来源:cnBeta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