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滴纽交所上市:收盘上涨1.43%,市值达680亿美元

作者/葛唯尔

6935385fe31b4137bd3b34fbddd68d35.jpg

盘中股价最高升至18.01美元,涨幅达28.6%。此后一路收窄涨幅,收盘报14.14美元,首日涨幅1%。

MSCI明晟公司在盘后表示,将滴滴加入MSCI中国全股票指数,自7月15日起生效。富时罗素此前发布报告称,若滴滴首日上市后收盘价满足相关门槛,有望经快速通道纳入富时罗素全球股票指数系列。

据报道,在超额认购火爆的背景下,滴滴将IPO发售规模从此前计划的2.88亿股美国存托凭证扩大至3.17亿股,融资额至少44亿美元,由此成为阿里巴巴之后最大的中概股IPO。阿里巴巴于2014年赴美IPO,融资250亿美元。

不过,这一筹资规模较此前媒体报道的估值目标显得保守许多。有外媒此前报道,滴滴的估值目标至少在1000亿美元。截至首日收盘,滴滴市值达680亿美元。

目前,网约车企业优步市值938亿美元,Lyft来福车市值199.2亿美元。无独有偶,这两家企业IPO首日亦出现股价冲高回落的情景。

美国金瑞基金首席投资官布伦丹·埃亨(Brendan Ahern)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,虽然美股投资者会将滴滴与优步进行相比较,但两者面对的市场前景大相径庭。

盈利瓶颈难破?

埃亨认为,对美股投资者而言,滴滴是“不可错过的IPO”。他解释称:“与美国相比,中国拥有发达的高铁系统,且城市内汽车持有成本较高,意味着更广阔的前景。”

据报道,滴滴高层在路演中强调,到2030年,70%的中国人将生活在城市中,拥有汽车的人口比例仍远低于美国。滴滴相信,通过在共享经济的持续发展,加之对电动汽车和人工智能的长远投资,将抓住并变现这一机遇。

据滴滴招股书披露,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,滴滴全球年活跃用户为4.93亿,全球年活跃司机1500万。其中,自2020年3月31日至2021年3月31日,滴滴在中国拥有3.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。2021年第一季度,滴滴中国出行拥有1.56亿月活用户,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。

然而,从数据来看,此前三年滴滴长期处于亏损状态,今年第一季度刚刚实现盈利。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滴滴净亏损分别为149.79亿元、97.33亿元、106.08亿元。2021年第一季度,滴滴实现利润54.83亿元,上年同期净亏39.72亿元。

滴滴2018年、2019年、2020年营收分别为1353亿元、1547.86亿元、1417.36亿元。2021年第一季度,滴滴营收为421.63亿元,上年同期为204.72亿元。

与此相比,优步去年全年亏损67.7亿美元,营收111.4亿美元。2021年一季度,优步亏损1.08亿美元,营收29亿美元。

今年美股IPO市场融资额或达2500亿~3000亿美元

根据迪罗基公司(Dealogic)数据,剔除SPAC上市后,本周已有11家企业登陆美股市场,筹资超77亿美元。

截至6月中旬,美股市场IPO融资额已超1710亿美元,超越2020年全年的1680亿美元。在剔除SPAC后,传统IPO融资额超700亿美元,有望再创历史纪录。

摩根士丹利美洲区股票资本市场主管莫洛伊(Eddie Molloy)预测,今年的夏秋两季,美股市场或将迎来一大波IPO。

除滴滴出行外,在“散户大战华尔街空头”中“大出风头”的线上交易平台Robinhood,以及由亚马逊和福特汽车参与投资的电动汽车初创公司Rivian均计划于今年上市。

迪罗基数据显示,截至6月中旬,今年IPO企业首日股价平均涨幅达40.5%,超越去年同期的28.2%。IPO首周平均涨幅为35.7%,2020年时涨幅为32.2%。

华尔街投行预测,今年美股IPO市场融资额有望达到2500亿至3000亿美元之间。

投资者对中概股的热情高低不一

另一方面,虽然美股IPO市场持续火爆,然而投资者对于中概股的热情似乎高低不一。

6月29日周二,叮咚买菜(DDL)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,开盘价28美元,较发行价23.50美元涨超19%,盘中一度触及29.99美元高位,此后迅速回落,首日收盘报23.52美元,微涨0.09%。

周三,叮咚买菜股价盘中一度暴涨95%,两度触及熔断,收盘涨62.84%

叮咚买菜IPO融资规模为956.9万美元,较此前预计的3.57亿美元缩水超七成。

叮咚买菜递交的招股书文件显示,2021年第一季度净亏损13.85亿元人民币,高于去年同期的2.45亿元人民币。

6月25日周五,腾讯背书的每日优鲜(MF)抢先登陆纳斯达克,周二收盘价报8.65美元,较IPO发行价13美元跌幅超33%。

招股书文件显示,每日优鲜今年第一季度净亏损6.1亿元人民币,高于去年同期的1.95亿元人民币。投资者担忧,上述两家企业在阿里巴巴、京东和美团等巨头的竞争中,恐难获得更大生存空间。